在生活中,欠錢不還不一定是詐欺罪,多數情況其實是民事糾紛。但實務上,債權人報警提告詐欺的情況仍然常見。到底欠債不還什麼情況下會變成刑事詐欺?這篇文章帶你從法律角度釐清差異,避免冤枉被告或錯失提告時機。
欠錢不還,為什麼可能變成詐欺罪?
民事債務與詐欺罪的最大差別,在於「借錢當下是否就有詐欺意圖」。若行為人在借款當下即有欺騙的意圖,例如以虛構的理由、假身份,或隱瞞債務事實取得款項,那就有可能構成刑事詐欺罪:
- 民事債務:真的想借錢、有能力或打算還,只是後來還不出來,這屬於民事糾紛。
- 刑事詐欺: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還錢,甚至捏造理由、隱瞞重要資訊借錢,就可能構成詐欺罪。
司法實務上,檢察官與法官會審酌當事人在借款當時的行為是否存在詐騙意圖,包括有無偽造申請貸款之相關文件資料、是否迅速失聯、是否多次以同樣方式向多人借款等,這些都可能成為判斷的重點。
哪些行為容易被認定是詐欺?
- 偽造財務證明:借款人提供虛假的薪資證明、財產證明或其他文件,以虛構的財務狀況誘使對方借款,可能構成詐欺罪,甚至可能構成偽造文書罪。
- 使用詐騙手法:發送簡訊或訊息,假冒親友名義,聲稱遭遇緊急情況需要借款;或是以同一個假理由向多人借錢並捲款潛逃。
- 借完錢就失聯、不讀不回、封鎖等。
以上這些行為容易讓法官認定當事人在借錢當下就有詐欺意圖,讓債權人產生錯誤的認知,進而處分財產,因此更容易被認定為詐欺。
詐欺罪常見誤解總整理
誤解 | 真相 |
有借據就能告對方詐欺 | 借據僅能證明是「借貸行為」,未必構成詐欺 |
不還錢就一定犯罪 | 還不出來≠犯罪,關鍵在於行為當時是否有犯罪意圖 |
對方消失就能報警 | 需有具體證據證明當初是騙錢 |
債權人不能提刑事訴訟 | 只要構成詐欺罪,債權人可以報警提告 |
法院怎麼判?詐欺罪構成要件一次看
根據《刑法》第339條的規定:「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」因此,詐欺罪的成立必須同時具備主觀和客觀上的要件:
- 主觀要件:行為人必須具有「不法所有的意圖」,例如根本沒打算還錢。
- 客觀要件:必須滿足以下4項條件
- 施用詐術:行為人必須使用欺騙手段或虛構事實,誘導被害人相信,如:說謊、隱瞞。
- 被害人陷入錯誤:由於行為人的詐術,被害人陷入誤解或錯誤的認知,以為對方有能力且將會還錢。
- 財產處分行為:被害人因此作出財產處分,無論是交付金錢或其他財物。
- 因果關係:行為人的詐術與被害人陷入錯誤進而處分財產之間,必須具有直接因果關係。
【案例比較】詐欺罪與民事債務的實務分界
不成立詐欺
阿傑向朋友阿哲表示,最近家中長輩生病,醫療支出龐大,加上短期失業,急需一筆錢應急,並承諾三個月內會歸還。阿哲因為兩人多年認識,加上聽到對方處境困難,決定借出5萬元。事後,阿傑雖然屢次延遲還款,甚至避不見面,但法院仍認為,這樣的情況並不足以構成詐欺罪。
法院認為,單純未依約定還款屬於債務不履行,除非能具體證明阿傑在借錢當時即編造事由、虛構事實,並無還款打算,否則不能視為使用詐術。尤其在朋友之間的金錢往來,常基於信任而非精密的風險計算;阿哲之所以願意借款,是出於同情與信賴,而非被刻意欺騙。
因此,即便阿傑日後表現消極、未積極償還,若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一開始就有詐騙意圖,仍應認定為民事債務糾紛,而非刑事詐欺。
成立詐欺
阿信向朋友阿民表示,最近參與一個預售屋建案,需要一筆資金作為投資初期款項,未來可以快速獲利,承諾半年內返還本金及利息。阿民聽後相信並願意借出10萬元。然而事後發現,所謂的建案根本不存在,阿信也未參與任何投資計畫。
更令人驚訝的是,阿信曾在其他通訊紀錄中向第三人表示,他「跟阿民借錢只是權宜之計,反正不打算還」,此番言論成為法院認定其主觀惡意的重要證據。法院認為,阿信於借款當時即虛構事實,且已預謀不償還債務,屬於典型的詐術行為,構成刑事詐欺罪。
如果你是當事人,可以怎麼做?
若你是債權人:
- 留下對話記錄、借據、轉帳紀錄
- 若懷疑對方有詐欺意圖,可先找律師評估是否報案
- 不要貿然報警,避免反遭對方提告誣告罪等
若你是被告方:
- 保留自己當時有誠意借貸的證明(如分期還款提議、LINE紀錄)
- 儘早找律師協助,釐清是否能爭取不起訴
延伸提醒:借錢也要小心別變加害人!
- 借錢時別編理由,說明真實用途與還款能力
- 寫清楚借據、還款期限與帳號
- 留下聯絡方式、保持通訊暢通
- 若真的還不出,記得主動聯繫協商
「欠錢不還」與「詐欺」一線之隔,關鍵在於借錢當時的主觀意圖,若是單純的欠錢不還,只屬於一般的民事糾紛,主要應透過民事訴訟來討回欠款;除非對方在當初借錢時以詐欺方法(例如:偽造財務狀況),取得金錢,才有可能構成詐欺罪。所以,無論你是出借人或借款人,務必保留書面證據並審慎溝通,必要時諮詢律師,才能保護自身權益。
法律得來訴團隊由各領域專業的律師組成,當您或身邊的親友面臨詐欺罪的相關問題,法律得來訴團隊能夠即時的為當事人針對當下最有利的情境,去進行分析、蒐證與協助提告流程,立即聯繫,解決詐欺的問題!